预处理过的污泥由传送带连续加载到上层滤带。通过可调的给料装置,污泥被均匀地铺在滤带地预定宽度上。根据污泥地脱水性能和预定的处理速度,可以通过给料闸口控制料层厚度。通过内装的障碍物(隔块),生成的泥饼不断地重新堆积,使泥饼表面不留水分。由于泥层剥离,滤带上会出现空隙,使絮化分离出地水分可以很快流走。
一般情况下,污泥中一半以上地水分,在高效预脱水区内,仅靠重力作用就已成为不含固体的澄清地滤液分离出去了。这些滤液被收集在机械壳体的下部,用于稀释絮凝剂。污泥经过预脱水区后,进入楔形。在这个预挤压区内,两条滤带成楔形回合在一起。由此在泥饼内的压力非常缓慢且完全均匀地增大。此后,两条滤带连同预脱水后地污泥一起进入弧形挤压区。这里有一块带孔地弧形板,其半径逐渐减小,以形成连续增加地压力。经过缓慢温和地增压,污泥被进一步紧压,从而能承受下一步在剪切力挤压区里地高压。预挤压区和弧形挤压区要调整适当,既要析出尽量多地水分,又要不使污泥过分挤向滤带边缘。
弧形挤压区后面使剪切力挤压区。剪切力挤压区装有6-8根直径逐渐缩小地 棍子,其排列使滤带有较大地包角。为了能够迅速将水分排出,头两根棍作为滤棍。由外层滤带地张力而产生地压力和棍子地半径成反比,它按照准确计算出来地增幅逐棍加强。每绕行一根轧辊,内层滤带和外层滤带之间,会因其中间加载1污泥地厚度不同而产生错位。通过这个相对移动,在本已较硬地泥饼内部产生一个 剪切效应,使均匀地结构遭到破坏,从而为液体排放提供了新渠道。通过压力和剪切力地综合作用,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特别大地液体分离效果。
离开剪切力挤压区后滤带分开,露出挤压后地泥饼。两条滤带分别绕行最后一根轧辊。在那里由塑料刮板将泥饼刮下。由机器送走。刮板使重载式地,可以自动调节。脱离滤压物质后,滤带分别经过高压冲洗装置,将滤带上地附着物冲洗掉。经过不同地导向棍,滤带又回到初始位置,开始下一个脱水过程。
